走进雍文天津办公室90后合伙人邸岩律师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堆满案件卷宗和《建设工程管理与实务》等专业书籍的书架,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写满法律关系、诉讼策略分析的白板墙。
作为建工领域的新锐律师,这位90后合伙人办公室的每个细节都透露着建设工程法律服务的专业特质,也是她一路蜕变最可视化的印记。
一、 TVB律政梦照进现实
“TVB律政剧中大律师在法庭上据理力争的场面,让我第一次感受到法律的魅力” 邸岩律师回忆道。少年时期荧幕里展现的法治精神和辩护艺术,在她心中埋下了职业理想的种子。与其他同龄人不同,她很早就明确了发展方向——从高考志愿到研究生专业选择,法律始终是坚定不移的目标。
在法考改革元年,面对考试模式的重大变革,她选择用最笨的方法应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半年,每天保持12小时以上的高强度学习。那段时间几乎切断了所有社交,连吃饭都在刷题听课。正是这种近乎偏执的专注,让她最终以优异成绩通过考试,正式开启法律职业生涯。
“很多人以为律师就是能言善辩,其实这个职业更需要沉得下心的定力”邸律师坦言。正是学生时代培养的专注力和抗压能力,让她在后来的执业道路上能够静下心来钻研每一个案件细节。这种“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持,恰恰是优秀律师最重要的品质。
二、 西装与球鞋的辩证法
不管前一天加班到多晚,邸岩律师总是会以利落的短发和得体的西装出现在律所,很多人对她专业可靠的印象也来源于此。“做律师,首先要‘像’律师,在法律服务这样强调专业权威的领域,你的着装从来不是个人选择,而是执业能力的可视化呈现” 邸岩律师说。
律师的专业形象,本质上是将内在能力可视化。它不会让平庸的律师变优秀,但会让优秀的律师更容易被看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形象管理早已超越“表面功夫”,成为执业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平衡生活与工作,羽毛球是她的解压阀。建工案件往往伴随巨额经济利益和复杂人际关系,而且律师执业必然会面临很多负面情绪,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羽毛球这种对抗性极强的运动释放压力比任何心理疏导都更直接有效,确保她每次回到工作岗位都能保持最佳状态。
羽毛球除了锻炼身体素质,和不同行业的球友互动,帮助她跳出“法律茧房”,多元化、非单一法律式的解决问题。脱下西装换上运动装,看似是身份的切换,实则是专业能力的延伸。好的律师不能只会打官司,更要懂得如何“接球”和“发球”。
三、 执业赛道的“长坡厚雪”
真正踏上执业律师这条路,首份合同审查任务成为了学术与实践的分水岭。回想起实习期的第一项工作,“当我逐字逐句抠条款发给指导律师,却遭遇当头棒喝——精心修改的条款被指导律师划掉大半。我像做数学题一样追求条款的严谨性,却完全忽略了客户的商业诉求。”这份被改得面目全非的合同成为她最珍视的“失败教材”,也触发她重新思考律师职业。
“胜诉判决书只是阶段性成果,真正的考验是如何把纸上权利变成真金白银。” 随着《公司法》修订,她敏锐注意到股东权利义务变化对工程款执行的影响,立即组织开展研究,通过层层追溯股东关系网,成功为多个客户追回被隐匿的工程款。书架上新增的公司法相关书籍,记录着她对“法律+”能力的持续拓展。
在建设工程法律服务这个专业壁垒高筑的领域,她深刻认识到这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法律战场,更是一个需要跨界融合的专业竞技场。
优秀的建工律师既要精通《建筑法》《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的条文要义,又能精准把握司法解释中的责任认定标准,还要读懂施工图纸中的技术参数和工程签证单的专业术语。“法律条文是骨架,行业知识才是血肉。” 她逐渐摸索出独特的学习法:纵向吃透法律规范,横向掌握工程实务,立体构建商业思维。正是这种双重知识结构,让她为客户提供更具穿透力的解决方案,在复杂的工程纠纷中抽丝剥茧,找到破局关键。
邸岩律师讲起曾经办理的一起“真假美猴王之谁是实际施工人”案件的关键点就在于谁是施工主体。原被告双方陈述事实不同,而且合作项目、往来资金繁多,一时真伪难辨。一审败诉后,邸岩律师通过反复推敲当事人陈述事实逻辑、复盘案件基本事实和各方关系,再次搭建案件事实和各方关系框架,进一步拆解原告诉请及请求权依据、法院采纳的证据及法律依据,补强了证据链,调整诉讼思路,重新确定抗辩要点,最终在二审中得以逆风翻盘,为客户挽回了数百万损失。如今,该案确立的“实际施工人综合认定法”已成为她办理同类案件的标准化流程,沉心磨砺,个案见真章,这种沉下心来把每件事做精做透的态度,逐步积累起了她应对复杂项目的综合实战能力。
四、 未来之路: 专业为本 稳中求进
从授薪律师到合伙人的转变,远不止是名片上头衔的变更,而是一场全方位的思维革命。从“怎么做”到“做不做”的决策跃升、从专业负责到全面担当、风险重心的转移、商业思维的觉醒,都是转变中的革命。
回望来时路,邸岩律师为正在成长中的实习律师提炼出这些珍贵的经验:
1. 珍惜试错成本最低的实习期,要主动争取参与各类案件的机会,看似枯燥的文书整理、证据编号、案例检索,恰恰是构建专业思维的基石。
2. 建立系统性工作习惯,每位实习律师都尽早形成自己的结构化、标准化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
3. 重视职业形象的塑造,是赢得信任的第一道门槛。此外,专业形象不仅是外在装扮,更是守时、严谨、尽责等职业素养的体现。
4. 保持“海绵式”学习心态,除了研读法律条文,还要主动学习行业知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自媒体等新型获客方式为律师行业带来了更多可能性。邸律师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积极拥抱变化,通过短视频、专业文章等渠道分享法律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建工领域的法律实务。她认为,流量不仅是曝光的机会,更是拓展法律服务的桥梁——通过精准的内容输出,她能够触达更多有需求的客户,同时普及法律常识,实现专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赢。
在快节奏的法律服务市场中,邸岩律师既保持对新兴趋势的敏锐研判,又坚守专业为本的定力。“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这种定力,正是她突破壁垒、把握机遇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