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发布|李强律师合著《物流实务法律指南》:一本有温度的法律"物流地图"
2025-07-25
分享到:

640.jpg

新书发布 NEW BOOK LAUNCH

在北京雍文律师事务所萍乡办公室,有个被大家亲切称为"强哥"的身影——金丝眼镜后藏着敏锐的目光,温润谈吐中透着十余年淬炼的法律智慧。从西北政法大学到江西财经大学的求索之路,让他将艰深法条嚼碎消化;服务政府与大型企业的丰富阅历,更练就了他洞察行业脉搏的"法律心电图"。江西省首届优秀青年律师等荣誉加身,他却始终保持着那句口头禅:"把法律揉开了、掰碎了让人听懂,比什么奖杯都珍贵。"

当法律专家遇上物流行家,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雍文萍乡办公室主任李强律师与物流资深从业者周杰老师联袂打造的《物流实务法律指南》,正成为无数物流企业主的"办公桌智库"。这部跨界之作如同一位24小时在线的法律顾问:从货物损毁赔偿到运输合同陷阱,从"绿色物流"合规到ESG战略布局,那些曾让从业者夜不能寐的难题,在这里都能找到"对症良方"。正如一位物流老板的感慨:"翻开这本书,就像请了位既懂行业暗语又精通法言法语的老友。"

这不仅仅是一本书的诞生,亦是一场专业温度的传递。在雍文同仁眼中,这份作品正是他们一贯理念的延伸——将艰深的法律知识熬制成滋养行业的"高汤"。无论您是经营物流园区还是奔波在运输线上的"车轮上的商人",当遇到法律迷局时,欢迎带着问题来坐坐。泡一壶清茶,翻几页指南,让我们共同在书页间找寻破题的钥匙。

强哥说:"物流行业的星辰大海,需要法律灯塔的指引。这本书不是冰冷的条文汇编,而是我们与行业同频共振的见证。当您翻阅时能会心一笑'这正是我们遇到的状况',便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

韩秀桃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律师学院院长

物流是现代经济的大动脉,承载着商品流通与资源配置的双重使命。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线上交易的蓬勃发展和供应链体系的规模化整合,物流行业已从传统的运输、仓储服务,演变为高度专业化、技术化的复合型产业。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法律风险的多维挑战——从物流企业的设立与股权架构,到各式物流合同的签订与纠纷、再到货物减损与保险理赔,以及新技术、新业态引发的新型物流法律问题,已经成为物流经营者、从业者避不开也绕不过的现实问题。

本书两位作者周杰与李强,横跨物流+法律两个领域,兼具经营实务和法律实务。周杰先生深耕物流行业十余年,历经德邦、顺丰、京东等头部企业,从基层运营到高管决策,直面行业痛点,洞察企业需求,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李强先生则是执业十多年的资深律师,兼具扎实理论功底与法律服务实务经验,作为地市律师协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志愿服务专家,他在企业合规、争议解决等领域建树颇丰。两位作者合璧编写了《物流法律实务一本通》,兼具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更展现出了其独特价值,可以为物流行业从业者提供了一部清晰的行动指南。

略读全书,可以管窥出该书的特点:以全生命周期为编写主线,既覆盖物流企业从设立到运营的全流程,又突出企业经营核心和风险合规等各环节;既有对当下行业发展痛点的关照,又有对新技术变革背景下行业发展展望。开篇聚焦企业设立,对比分析了不同企业组织形式的利弊,为创业者提供了路径指引。在风险防控章节,作者强调动态合规理念,结合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设计内控策略,并针对合同管理、行政合规等高频风险点提出可操作性建议。作者还以案例为引,对于物流保险从险种选择到理赔流程、从重复投保到代位追偿,将晦涩的保险条款转化为企业可落地的风险对冲方案。在争议解决部分,作者系统梳理了协商、调解、仲裁等多元化解决机制,并结合财产保全、强制执行等救济措施,为企业构建了一套“预防—应对—止损”的全流程方案。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前瞻性地探讨了技术变革对物流的影响,如区块链在供应链追溯中的法律效力、无人配送中的责任划分等议题,以及相应的法律应对。

当前,我国正加速推进《“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行业规范化、标准化进程不断深化,对现代物流企业管理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与新形势、新任务相比,一些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仍面临诸如合规意识不足、解纷成本昂贵等诸多困境。基于此,本书的出版也恰逢其时、正当其用。本书的价值远超工具书的范畴,它既是物流从业者的法务智库,也是法学研究者洞察行业实践的机会窗口,更是促进现代物流法治化进程的重要推手。期待这部著作能激发更多跨界合作,助力中国物流行业在合规中创新,在规范中超越,为构建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物流体系贡献智慧与力量。

是为序。

朱长征 西安邮电大学物流学院副院长、教授,陕西省物流学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理事

现代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重要支撑,在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发挥着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随着无人配送、网络货运、平台经济等不断涌现的商业模式重塑行业图景,也使法律问题的复杂性与日俱增。

当物流业的“硬件”革新速度远超法律“软件”的适配能力时,一本既根植于行业实践、又贯通法律逻辑的著作便显得尤为迫切。《物流法律实务指南》的诞生,恰如其分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并非简单的法规汇编,亦非浮于表面的经验总结,而是两位作者——物流行业资深管理者周杰与法律实务专家李强——以十余年一线积淀为基石,为行业量身定制的“法律导航仪”。

中国物流业的崛起堪称经济奇迹:物流市场规模连续九年稳居全球首位,智慧物流技术应用领跑世界,跨境物流、冷链配送等细分领域更是爆发式增长。然而,行业狂飙突进的背后,法律风险如影随形。许多企业因误读注册资本认缴制而陷入股东连带责任泥潭,智能设备的普及则让数据主权与隐私保护成为新的争议焦点。这些问题暴露出一个残酷现实:行业的“野蛮生长”模式已难以为继,法治化转型迫在眉睫。

本书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成功打破了“行业”与“法律”的学科壁垒。周杰先生历任德邦、顺丰速运、京东、顺心捷达等头部物流企业中/高管,深谙业务场景的痛点;李强律师作为全国青年律师领军人才,兼具行政法与商事法的复合视野。二者的跨界协作,使得本书既能精准切中物流企业的合规刚需,又能确保法律分析的严谨性与前瞻性。

全书以“问题导向”为内核,将复杂的法律逻辑嵌入物流业务的全生命周期。从企业设立时的类型选择、税务登记陷阱,到运营中的合同管理漏洞、保险理赔争议,再到争议解决的最优路径与法律救济措施,构建了一套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防控体系。

当前,中国物流业正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跃迁。本书的出版,恰为行业转型提供了亟需的智力支持。它不仅是企业家的合规指南、法律人的行业词典,更是一份推动制度完善的倡议书。书中对“绿色物流与ESG”的探讨,既呼应“双碳”目标,也为企业抢占未来赛道提供了法律路线图。当法律与商业实现共融共生,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便成为可触可感的现实。

作为深耕物流领域的研究者,笔者始终坚信:物流业的升级不仅需要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更离不开法律规则的保驾护航。《物流法律实务指南》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它摒弃了空洞的理论堆砌,以解决行业痛点为使命。期待本书能成为物流从业者的案头必备、法律工作者的实务宝典。更希望它的出版,能激励更多学者走出书斋、深入产业,让研究真正扎根中国大地,助力经济腾飞。

相关律师
打开微信,扫一扫二维码,打开页面后,点击右上角的三点,即可分享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